重量 | 20(kg) |
電壓 | 220(v) |
規(guī)格 | JET-1.1,JET-1.5,JET-2.2,JET-2.2(40口徑),JET-3.0 |
材質 | 不銹鋼 |
功率 | 1~80(kw) |
流量 | 1~100(m3/h) |
驅動方式 | 電動 |
輸送介質 | 清水泵 |
吸入口徑 | 25~50 |
性能 | 自動 |
揚程 | 1~500(m) |
用途 | 管道泵 |
原理 | 離心泵 |
轉速 | 1450,2900(r/m) |
泵軸位置 | 邊立式 |
葉輪數目 | 單級 |
葉輪結構 | 封閉式葉輪 |
葉輪吸入方式 | 單吸式 |
品牌 | galileo/伽利略 |
型號 | JET-1.1 |




JET自吸噴射泵產品簡介:
JET自吸噴射泵,由電動機、密封、水泵三部分組成。電動機為單相異步電動機,泵部分為離心式葉輪,徑向導葉結構。水泵和電動機之間采用單端機械密封,固定止口密封處采用“O”形耐油橡膠密封圈作靜密封。它由小型電動機直接鏈接,具有外表美觀,體積小,重量輕和結構緊湊優(yōu)點。同時,具有十分輕便,耗電省,安培育、便用方便。
JET自吸噴射泵型號參數:
JET自吸噴射泵產品用途:
JET自吸噴射泵系列電泵是一種理想的新型高效節(jié)能家用水泵,廣泛用于家庭生活取水、井下抽水、自來水加壓、園林澆灌、蔬菜大棚供水、工礦企業(yè)及養(yǎng)殖業(yè)等。
JET噴射泵在下列條件下能連續(xù)正常工作:
1、溫度不超過+40℃
2、PH值為6.5-8.5之間;
3、含固體雜質的體積比不超過0.1%,粒度不大于0.2MM;
4、電源頻率為50HZ,電壓為單相220V,電壓波動范圍為額定值得0.9-1.1倍。
JET自吸噴射泵產品結構:
JET自吸噴射泵產品應用:
JET自吸噴射泵產品安裝:
木箱、泡沫或紙箱包裝,因本泵屬于重物只能發(fā)物流(需到物流站自提),其它疑問請聯系我們。
售后服務承諾
1.產品提供免費維修一年,免費維保期間內如發(fā)生非人為原因引起的損壞(不可抗力原因除外),上海蒼茂實業(yè)將及時免費更換和修理。
2.產品實行終身包修,免費保修期滿后買方如委托上海蒼茂實業(yè)進行維護保養(yǎng),上海蒼茂實業(yè)將對設備進行維護更換件(出廠價),并詳細列出維保內容。
3.上海蒼茂實業(yè)本著以客戶利益為**,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盡己所能滿足客戶的要求,做好售后服務。
產品品質承諾
1.上海蒼茂實業(yè)對產品的質量及交貨期負責,產品交貨之日起質保期為一年(易損件三個月),終身維護。對于產品質量引起的后果,上海蒼茂實業(yè)承擔相應的責任。如因操作不當引起的后果,上海蒼茂實業(yè)將以**低成本價對設備進行維護。
2.對所有分供方都進行考察、評審,所有產品的采購都只在合格分供方進行。對分供方所提供的原材料、外購件、外協(xié)件都需經過嚴格復查,檢驗合格后方準入庫;
3.產品制造嚴格執(zhí)行“雙三檢”制度,不合格零件不轉序、不裝配、不出廠;
如還有其它疑問請聯系我們:
總機:400-669-6667
聯系電話:021-51029332
FragmentWelcome to consult...地方又不是太遠,打車比開車劃算?!?/br>油價上漲的影響遠遠不止于此。6月4日,沈陽市物價局正式下發(fā)通知,對出租車運價進行調整。此前,北京、上海等地也對出租車運價進行了上調。而且由于油價上漲,各地的城市公交燃油成本增加,電力企業(yè)因炭運費增加也面臨提價的壓力。此外,長途客運、貨運的價格同樣需要漲價來彌補成本。所有這些,都使人感到油價上漲給經濟運行帶來的壓力。 按照發(fā)改委和中石化有關負責人的說法,油價上漲是不可避免的。發(fā)改委新聞發(fā)言人表示,提高成品油價格的目的是保證市場供應,縮小國內外成品油價差,“促進國民經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中石化有關負責人說,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今年1至4月份,中石化集團每煉一噸原油虧損400元以上;5月以后,虧損上升到每噸740元,“漲價已是在所難免?!?/br>據估計,此次成品油提價,在國內三個主要從事的煉油業(yè)務的公司中,中國石化可增加成品油銷售收入219.24億元,上海石化可增加12.36億元,石煉化可增加6.38億元(均按2005年的產量規(guī)模計算)。因此,有人質疑,把油價上漲的收益歸于少數壟斷企業(yè),而把成本向社會眾多產業(yè)分攤,是不是一種公平的作法。而經濟學家更傾向于從資源稀缺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亞洲開發(fā)銀行中國代表處**經濟學家湯敏在3月26日油價上調后說:“考慮到國際油價的持續(xù)高企以及不斷擴大的國內外成品油價格差異,對中國來說,此時適當提高價格無論對節(jié)能還是減少煉油行業(yè)的虧損都有好處?!卑l(fā)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5月24日調價后也強調,“成品油價格上調有利于大家重視節(jié)約,發(fā)展替代能源?!?/br>所有這些—油價向國際接軌、減少石油企業(yè)虧損、節(jié)約資源使用,都是“油價改革”的目標和取向。如2005年10月28日召開的“資源價格改革研討會”上,發(fā)改委主任馬凱表示,我國石油價格的形成機制尚不完善,不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動,“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發(fā)改委價格司司長趙小平也說,在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中,要調整成品油調價參考的外部條件,靈活反映國內外市場供求和價格狀況。 由于頂著“改革”的名義,并且資源緊缺已成為全球性的難題,發(fā)改委主導的油價政策在專家和政治層面獲得了充分支持。但如果仔細分析,在過去兩年間,以成品油價格上調為特征的“油價改革”,并沒有涉及價格機制的核心問題。 合理價格來自競爭 在一個正常的市場中,價格是由供求雙方以及供方之間、買方之間的競爭與協(xié)商形成的。這樣形成的價格既反映了商品的稀缺性,又能協(xié)調商品的供求與資源配置。如果缺乏競爭,形成的價格往往難以保證資源的**配置。所以,要想尋求合理的價格,**必須塑造可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從石油產業(yè)的特點來看,它完全是一個可競爭的產業(yè)。在世界上,石油市場規(guī)模巨大,即使是那些石油巨頭,也不能壟斷所有石油供給。例如,2002年全世界消費了約35.6億噸石油,而產油名列**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的原油產量約為4億噸,煉油名列**的??松梨诠镜臒捰湍芰s為3.1億噸。更不用說,一般油田和煉油廠的生產規(guī)模都要小得多。 在中國,上個世紀90年代,不少民營企業(yè)進入加油站、石油批發(fā)、煉油、石油開采領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但民營企業(yè)剛剛向世人展示出它的活力,便遭遇政策瓶頸。1998年,兩大石油集團組建。1999年5月**出臺政策,將成品油的批發(fā)權全部集中到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手中,并禁止煉油廠直接向零售商銷售成品油。 到了2001年9月,相關政策規(guī)定,各地區(qū)新建加油站,統(tǒng)一由兩大集團全資或控股建設。我國成品油的批發(fā)與零售環(huán)節(jié)逐漸被中石油、中石化悉數掌控。2004年11月15日**商務部下發(fā)《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該暫行辦法雖然原則上允許國內民營石油企業(yè)進入批發(fā)領域,但要求具有30座加油站的規(guī)模—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限制,導致大批民營企業(yè)退出。 由此可見,中國的石油產業(yè)是一個人為造**的壟斷行業(yè)。按照合理配置資源的要求,如果要搞價格改革,首先要考慮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塑造新的價格形成機制。但是我們看到,自2005年以來,政府主管部門所推舉的“價格改革”,并沒有任何這方面的內容,而是簡單地根據國際油價的波動不斷調整國內成品油的價格(見下表)。 根據經濟學的價格原理,成本和需求的變動,都可能引起價格的變動,如果死守價格不變,會導致供不應求或供過于求。從這個角度看,當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時,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也應該上調。否則,當國內資源價格低于國際水平時,**會出現供應不足和濫用資源的現象。2005年,當深圳與香港的油價出現差距時,有很多香港司機來到深圳加油,甚至走私汽油,說明了這一點。這也是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贊同國內油價應與國際油價保持一致上漲的原因。價格管制的兩難 但在行業(yè)壟斷的條件下,油價上漲帶來了一個問題:收益如何分配?2005年,中石油、中石化分別實現凈利潤1334億元和396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和23%,這是非常驚人的業(yè)績。如果石油產業(yè)是一個完全開放的行業(yè),必然有大量的民間投資進入,分享和攤薄這些利潤。但是,由于石油行業(yè)主管部門反復強調,“石油工業(yè)客觀上需要規(guī)模經營”,“中石油、中石化成立上下游、內外貿、產供銷一體化的石油公司,是順應石油工業(yè)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結果導致壟斷格局巋然不動。 這樣一來,石油企業(yè)的每一次調價,都受到公眾的特別關注。公眾認為:既然**賦予了少數石油企業(yè)壟斷經營的權利,這些公司的行為,**應該受到公眾利益的約束,而不能隨心所欲地追求利潤**的目標。在這樣的輿論環(huán)境中,圍繞油價上調和石油企業(yè)的利潤分配,出現了大量的矛盾與爭議。2005年8月出現的“油荒”,正是這種矛盾的集中體現。從經濟學角度看,如果沒有價格管制,**不會出現“油荒”,因為價格變動會自動調節(jié)供求平衡。但在壟斷經營的企業(yè)中,政府必須進行價格管制。否則,壟斷企業(yè)只需把一切成本變動都追加到價格上,**可以保持自己滿意的利潤率。這對公眾利益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管制價格的水平如何確定,是一個極大的難題。按照通常的作法,主管部門對管制對象企業(yè)的成本進行核算,加上一個“合理”的利潤率,即為管制價格。但在中國的石油產業(yè)中,一方面,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2005年后幾乎所有的煉油企業(yè)都陷入虧損;另一方面,這些煉油企業(yè)絕大部分隸屬于中石油、中石化集團。此時,如果保持油價不動,聽任煉油企業(yè)虧損,會面臨供應不足和資源浪費的問題;而如果簡單地把國際油價上漲追加在成品油價格上,無異于為兩大石油集團輸送更多的利潤。這正是主管部門左右為難的地方。 有人認為,2005年的油荒是石油集團向發(fā)改委“逼宮”。這并沒有確鑿證據。但要注意到,“油荒”發(fā)生前的半年內,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4次上調,公眾對油價上調非常抵觸,發(fā)改委對此也非常謹慎。此時,通過有意無意的不作為,制造供應緊張的局面,“提醒”主管部門油價仍然過低,對石油企業(yè)來說是合乎邏輯的。2005年底,中央財政向中石化撥付100億元的補貼;后來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又聲稱,兩大石油集團“為了大局而做出了犧牲”,正是這種邏輯的體現。 但在公眾看來,這種邏輯是荒唐可笑的。根據發(fā)改委提供的數字,2005年中石化的凈利潤是396億元。也**是說,如果中央財政不予以補貼,它的盈利也將近300億元。對一個國有壟斷型企業(yè),在盈利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還要用納稅人的錢予以補貼,這確實讓人無法理解。所以,在李榮融發(fā)出“兩大石油集團為了大局作出犧牲”的言論后,遭到了公眾**的批評。新政策暗藏危險 由于公眾對油價上漲的抵觸情緒越來越大,油價政策出現了調整。2006年3月26日,油價上調后,政府宣布,對石油企業(yè)開征特別收益金,即在原油價格上漲到每桶40美元以上時,將原油開采企業(yè)獲得的一部分超額利潤收繳中央財政。5月24日,油價再次上調,發(fā)改委官員表示,中央財政將繼續(xù)對種糧農業(yè)、漁民、林業(yè)、城市公共交通、農村客運等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yè)給予補貼。這似乎表示,油價上漲的大部分收益將歸于政府,用于彌補公眾的損失和公共福利。 表面上看,這種前后配套的政策既符合節(jié)約使用稀缺資源的要求,也能安撫公眾的不滿情緒,是一個萬全之策。但仔細分析,這種回避市場開放、增加政府責任與權力的“改革”,隱藏著兩個危險:**,增加了計劃經濟“復辟”的力量,降低資源配置效率。計劃經濟**大的特點**是產權公有、利益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的油價調整中,政府希望公眾為油價上漲買單,然后把收益返還公眾,正體現了這樣的思路。表面上看,這個過程中沒有人吃虧,只要政府合理分配財政資源**可以。但計劃經濟的歷史告訴我們,在一個產權不清、缺乏競爭的環(huán)境中,企業(yè)缺乏降低成本的動力,由此形成的價格信號不能很好地引導資源配置,從而降低社會福利。 在目前的產業(yè)壟斷中